央行1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.48万亿元,同比多增2984亿元。初步统计,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.19万亿元,比上年同期多1.48万亿元。5月末,广义货币(M2)余额210.02万亿元,同比增长11.1%,增速与上月末持平,比上年同期高2.6个百分点。金融数据基本符合市场预期,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增强。
中国民生银行研究员温彬表示,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.48万亿元,比去年同期多增近3000亿元,对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形成支撑。贷款结构也有所改善,中长期贷款占比有所上升,随着近期住房和汽车销售回暖,居民部门贷款开始回升。
环比来看,5月新增人民币贷款比4月少增2200亿元。东方金诚宏观分析师王青分析称,主要原因是新增票据融资和非银贷款较4月明显缩量,其中,或因近期央行加大对资金空转套利的监管力度,5月票据融资环比少增2324亿元。
5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达到3.19万亿元。新网银行研究员董希淼分析称,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,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加杠杆力度加大。财政部数据显示,5月地方债发行13025亿元,创地方债单月发行量新高。加上国债、一般债发行,政府债券净融资规模快速增长,推动社会融资规模增长较快。
“5月信贷和社融增速依然保持较高水平,一方面,说明随着疫情趋于平稳,企业复工复产加快,实体经济恢复情况较好;另一方面,表明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支持服务力度加大,‘宽信用’状态正在形成,融资难等问题得到有效缓解。”董希淼说。
另外,5月广义货币(M2)同比增长11.1%,仍然保持高速增长;狭义货币(M1)同比增长6.8%,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.3个和3.4个百分点。董希淼说,这表明随着前期一系列“宽货币”政策落地实施,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,市场流动性更加合理充裕。
温彬表示,下阶段,随着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推进,企业信贷需求将不断增强,要继续强化逆周期调控,加快推进特别国债、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及资金运用到位,落地实施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,更加地支持中小微企业等经济社会恢复发展中的薄弱环节。在流动性较为充裕的同时,要加大对资金流向的监控力度,确保不发生空转套利和脱实向虚,切实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所需领域。
王青表示,虽然近期企业债券和票据融资有一些波动,但人民币信贷、政府债券融资的大幅多增将抵消这一影响,6月社融存量和M2增速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。